整改“世界之最”:绝不会一拆了事 刚性约束已在路上

“亚洲最高某某” “世界最大某某” ……在过去的地方城市管理者眼中,这种人为定制的“世界之最”地标建筑,是当地形象的窗口,也是当地旅游所谓的抓手,更是当地管理者成绩的见证。 &nb…

“亚洲最高某某” “世界最大某某” ……在过去的地方城市管理者眼中,这种人为定制的“世界之最”地标建筑,是当地形象的窗口,也是当地旅游所谓的抓手,更是当地管理者成绩的见证。

1603781227862439.jpg

    基于这种贪大求大的心理,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四线小县城,只要地方手里有点财力了,这种“世界之最”或者“地区之最”的形象工程就有了建设的冲动。有的地方甚至财力不足,借钱也要搞。甚至闹出了旧的管理者一走,新的管理者无力接盘续建,从而成为烂尾项目的闹剧。

2.webp.jpg

    最近,位于湖北荆州的“世界最大关公像”和贵州独山的“天下第一水司楼”被国家住建部门点名整改。

    前者被点名:“违反了经批准的《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》有关规定,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。”;后者被批评为:“存在脱离实际、滥建’文化地标’、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。”

    为什么曾经地方热衷的此类的“世界之最” “天下第一”的项目现在不香了?甚至还在未完全建成,全面对社会开放的情况下,就被定性为了“问题建筑”?

1603781262624327.jpg

    诚然,这两个项目被点名各有各的理由,一个是质量存在问题,基座都在沉降。而另一个是几经烂尾,地方财力负债累累。但是,如果你只看到这些表面问题,还真的是低估了这次点名背后的深层次背景。

1603781278811243.jpg

    地标和形象,以前是不少地方城市经营的首要打造目标。

    于是,甲城市有个“亚洲之最”,乙城市就想搞个“世界之最”将其比下去。各种地标和形象工程也就在这种畸形政绩观的刺激下,在全国拔地而起。

    但是,至于这些地标和形象工程到底“含金量”几何?对于地方到底能产生多少效益?或者是这些工程本身是否能够自我运营维护下去?从建设到运营,这里面有太多的疑问和质疑。

ce3334ced733d55bf34f420d252ace3.png

    而即使有人知道存在风险,由于地方城市管理者的任期较短,在没有刚性制度约束的前提下,地方上会不由自主的放大短期行为。而在“任期加政绩”的指挥棒下,短平快且听起来看起来“高大上”的政绩和形象工程就会在城市建设中大行其道。

    加上地方城市管理者流动性较强,继任的决策者很多时候都要复制前任的模式来实现其所谓政绩,所以即使财力不济,即使知道困难重重,继任者也不得不咬着牙将前任的这种模式继续演绎下去,直到最终实在难以为继,才有回头的可能。

1603781315132738.png

    大家可能发现了,这其中的症结当然有一些城市管理者的畸形“政绩观”,或者是急功近利的“形象观”。

    但是,深层次探究后,大家就会发现:缺少刚性约束才是所有问题的“打结之处”!

    现在,国家住建部门打响整治这种热衷“世界之最”的第一枪,而接下来,财政审计部门,金融部门,或者是更高层级的审批部门相信都会入场,对于这种热衷大建“世界之最”等政绩工程或者是形象工程的制度性刚性约束其实已经就在路上,我们大可拭目以待。

    再见,曾经一度盛行的“世界之最”地标们。

作者: 清研网

清研网总编辑室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269635262

邮箱: huangdonghong@treeyee.com

7*24小时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